近日朋友圈被两件事刷屏:一是广东的朋友在40度高温下调侃“出门五分钟流汗两小时”,二是腾讯刚签下的长三角数据中心项目,据说建成后每年耗电量够一个中型城市用一年电力能源 。这两个看似无关的场景,恰恰是电力股飙涨的底层逻辑。
国家电网的数据显示,今年长三角地区空调负荷比往年提前半个月启动,加上字节跳动、阿里云等大厂疯狂扩张AI算力中心,单座10万GPU集群一年就要“吃掉”16亿度电——这相当于20万个家庭一年的用电量电力能源 。有电力公司朋友透露,某头部云厂商最近一口气锁定了三峡能源未来五年的风电供应,生怕下半年电价涨了抢不到电。
机构指出:1、受益煤价大幅下跌,火电一季度业绩稳步增长,二三季度进入用电旺季,在煤价维持低位情形下,火电业绩有望持续改善,部分企业积极布局风电及热电联产等优质资产,远期成长性可期电力能源 。2、大水电企业业绩稳定向上,在利率下行背景下,股息率仍具备溢价优势,且分红率预期稳定。
如果说需求是明面上的热闹,政策才是幕后推手电力能源 。上个月发改委发布的绿证新政,直接把新建数据中心的绿电使用门槛提到80%,这相当于给新能源运营商发了张长期饭票。华能国际山东海上风电项目负责人算过一笔账:绿证跨省交易放开后,他们每度电能多赚5分钱,一个项目一年多挣2个亿。
更狠的是电力市场化改革电力能源 。7月要落地的《电力市场运行基本规则》让火电企业有了新活法——过去电厂最怕的调峰调频,现在成了赚钱手艺。华银电力的财报显示,一季度靠辅助服务多赚了1.2亿,相当于去年全年利润的三成。有业内人士调侃:“现在电厂值班员盯着电力现货市场报价的劲头,比炒股大妈看K线还认真。”
下面是对受益电力公司的整理: